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2016/9/3 交換生涯的正式結束

2016/9/3

從去年的八月二十九號開始到今年的六月三十號,我經歷了長達十個月的交換生生涯,從一開始的懵懂無知,到後來的就熟駕輕,也在熟悉德國這一片大環境以後學到的是更多。

歸國也有兩個多月了,離開了熟悉的德國回到了這相對陌生的台灣,我在一開始是有點轉不太過來的,炎熱潮濕的氣候就夠讓我喝一壺的,再加上家庭之間、語言之間完全都變了一個樣子,我雖然說嘴巴上一直說沒有反文化衝擊這一回事但實際上還是有的,真的跟扶輪社講的一樣,歸國是另一個交換。

但還是先回味一下我在這一年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吧。

我認識了好多好多的新朋友,我的台灣朋友甚至開玩笑說我現在在FB的外國好友數量已經要超過台灣好友數了,不光在學校的一些班上同學,交換學生之間一定都會互相加好友的,運動俱樂部認識的也一定會,課後德文老師,教會認識的人,家裡的成員,甚至這些人延伸出去的親友關係我都有稍微認識,我認識了好多人啊。





直到現在我還有在用Whatsapp跟他們聯繫,有的用德文,有的用英文,有的是當地的華僑,所以用中文,聊起來的東西也是天南地北,有課業有現況有交友圈,甚至會回味一下當初一起做的事情。

雖說在一開始要寫這一年來的日記的很大一個原因是要出書用,但還是難免有意外的情況,我在第一個月就被建議說一個月一篇就可以了,是來交換的不是來寫日記的。於是在兩方的討論過後就嘗試性的開始書寫德文日記,可能對於以後的讀者不大友善,畢竟是德文不是簡單的中文,但德文日記確實是在以前那一段時間對我來說最好的語言鍛鍊方式,一邊能訓練德文一邊寫出記錄下當下的文章。





根據第一轟媽的建議,我沒有每篇都拿給他們改,那樣太費工再加上他們工作時間長,最晚都要到九點才回到家真的沒有辦法這樣幫我改:[都不改的話你事後看你當初寫的文章,也會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剛剛才做完校稿的工作,事後去看那些文章真的是挺有趣的,一些有趣的文法和常常連我自己都看不懂得跳段時機。

當然不只是為了練習,我現在看到我的日記也會同時感嘆當初的一切,也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文筆沒有太好,但當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那個畫面就會非常清晰的重現在我眼前,不管有沒有照片都是一樣,那種感覺....說不出來,我可以回想起第一次見到其他交換生的生疏感覺,我甚至記得在那一天我一直記不住其中一位長頭髮男生的名字,伊果,現在記得了,但我要說的是,日記真的是非常值得寫的東西。

但當事務繁多的時候就會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寫日記,最大遺憾就是環歐的部分只寫了第一篇,其他也有像是扶輪社周末沒有寫太多出來,第到Jenny家玩有參加當地的派對和互相給了一些帶來的台灣食物坐在客廳吃的經驗都沒有寫出來,當然是遺憾的,但如果要全部都寫道的話也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我轟爸媽曾經認真地跟我說過如果我日記減少到每一個月的頻率,那我會多出來非常非常多的時間來體驗這個交換,但我也有我的考慮,當然不是盲目的遵從在台灣的父母的話語,我也覺得寫日記事件有意義的事情,在做月報告的時候也是可以減輕一些微微的負擔,所以我選擇要繼續寫下去。

日記的部分寫得有點多了。



那剛剛就在說的反文化衝擊呢?我覺得我在這一方面沒又遇到太激烈的狀況。在德國遇到的都是非常好的家庭,又或著是這是非常常見的情況,青少年都會分配的自己的空間也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這跟我在台灣的家庭是完全不一樣的,他們會很好心的給我安排很多對我有益的活動,但常常我所需要的只是那一點點的個人空間跟時間,歸國後跟他們說以後是非常明顯有看到改善的,會用google日歷通知我;餐桌上也是一樣,當他們停止說:[給我一根叉子。]開始說:[能幫我拿一根叉子嗎?謝謝。]的時候我沒有明顯的表示出來但心中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高興。

在德國一切的一切都帶著平等與尊重,我真的非常高興我回到台灣以後依舊可以待在這樣的環境之中。



 我會繼續尋求德文的學習機會,畢竟花了一年的時間在這上面學習,再怎麼說也不能荒廢掉,目前聽說在中央有很多學過德文的人,可以多多和他們交流,在大學二年級可以看到很多人會嘗試去申請出國交換的機會,應該是大三出去,我也期望我可以加入相關社團並增加錄取的機會,怎麼說呢,交換生涯結束了,但更重要的一部分才正要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